环球观点:富源:“人才定制”为经济发展赋能
原标题:富源:“人才定制”为经济发展赋能
(相关资料图)
走进富源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,教室门口的牌子上面分别写着“今飞班”“格威班”“永康班”等字样,学生们一部分在教室学习文化课程,一部分在实训车间学习与订单企业相关的各项专业技能。
“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很多的专业技术,对将来要去上班的企业也做过详细了解,毕业以后就直接到企业上班。”学生何陈浩说。
近年来,富源职业技术学校借助富源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规模大、就业空间足的优势,着力推进校企合作,实行双元教学,深化产教融合,探索出一个符合学生就业发展的“订单班”培养模式,让职校学生有学头、有奔头,让企业喜欢招、高薪招,实现学校、企业、学生三方共赢。
学校开设的“订单班”实施“双师”教学,除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传授相关知识之外,企业也会派遣一线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,传授生产所需技能、实际操作经验。
“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和用工需求,学校会经常跟企业沟通交流,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,确保企业用工更加精准、学生就业更有优势。”“订单班”班主任朱春兰说。
除了园区企业,学校还与富源本地多家企企签署合作帮扶协议,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。
“订单式培养的学生,在家门口上学,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工作,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方便、实惠的。”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刘品宏说,“公司委培的在校学生还有60人,计划2023年可以到企业来工作,目前在企业里上班的毕业生,表现都很优秀。”
“进企业就拿正式工工资,自己发展的舞台和潜力也大。”张宗泽是第一届“今飞班”毕业的学生,到企业上班已经两年多,他凭借娴熟的操作和过硬的技术,在企业不仅工资待遇高,还是企业重点培养的新一代技术骨干。
据了解,目前该校共开设了机电技术、园林绿化、计算机应用等9个专业,有学生1221人,2023年将有248名学生走出校园,奔赴工作岗位。
据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张坤华介绍,学生毕业后除了少部分参加高考升学外,大部分都到订单企业工作,实现稳定就业。目前,订单培养初见成效,学校将在做精做强现有专业的基础上,依托县里的扶持项目开设电子商务、直播营销等专业班,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技术性人才,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