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空的尽头是利好?
(资料图)
7月14日,甘李药业发布半年业绩预告:预估2023年半年净利润大增倍,扭亏为盈,市场也给出了反应。
自2021年市场传出集采以来,市场的鬼故事特别多,机构跑路,大股东减持,集采楼板价,业绩亏损·····,甘李股价从180元跌到了30元,比腰斩还惨的是斩到了脚脖子了。
那么,胰岛素行业的未来到底怎么样呢?我们来巴拉巴拉一下
胰岛素(Insulin)是由胰脏内胰岛β细胞受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、乳糖、核糖、精氨酸、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。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,参与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,可通过促使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、脂肪及蛋白质来控制血糖平衡。长期缺乏胰岛素会导致糖尿病。
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用药,而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中后期必须用药,其中I 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,II 型糖尿病患者随病程延长其胰岛β细胞功 能不可避免逐渐下降,胰岛素的分泌能力逐渐减弱,在服用口服药一段 时间后往往面临口服药失效的问题,胰岛素作为人体内唯一直接降低血 糖的激素,是糖尿病患者的终极用药。据 IDF 数据,我国糖尿病患者人 群 亿,其中选择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大概有 1000 万,预计 2030 年 我国糖尿病人群将达到亿,其中选择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大概有2930 万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,预计 2030 年胰岛素市场规模将达到 711 亿 元,2021-2030 年 CAGR %,其中三代胰岛素将达到 612 亿元, 2021-2030 年 CAGR %。
在我国当前诊疗率低,超过一半患者未被确诊,基层诊疗率低至10%。随着医保政策的推动和医患知识的教育程度普及、医疗水平的提高,糖尿病诊出率会持续上升,用药率提高,用药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。糖尿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,需终身用药治疗。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重要的、必不可少的药物。预计未来五年我国胰岛素市场复合增速为 17%。
我国胰岛素市场长期以来主要被诺和诺德、礼来、赛诺菲三大巨头主导,但由于需要长期用药,治疗费用较高,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,主要以二代胰岛素为主,随着近年来三代胰岛素出现明显的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,甘李药业三代胰岛素销量增速明显,高于胰岛素行业平均增速。随着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均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,医保甲级类别,在治疗效果和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,三代胰岛素将放量增长。
从上图中,我们可以看出,全年胰岛素需求大概亿支,其中集采亿支,还有亿支留给各个企业去争夺,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是,这次集采二代胰岛素只有8700万支,其中通化东宝占3100万支,占比35%左右;而三代胰岛素亿支,占比58%,其中诺和诺德5400万支左右,甘李药业1600万支左右,国产替代空间巨大。随着胰岛素进入医保报销和患者教育普及,在治疗效果和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,更愿意选择使用起来更方便、副作用更小的三代胰岛素。因此,三代胰岛素将放量增长。
胰岛素集采后市展望
2020年1月3日,武汉市药械集中带量采购服务平台发布了《关于武汉市胰岛素类药品带量议价的通知》,率先试水胰岛素的带量采购。2020年7月15日至16日,国家医保局有关司室召开座谈会,就生物制品(含胰岛素)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,研究完善相关领域采购政策,推进采购方式改革,胰岛素集采正式进入国家层面。2021年11月胰岛素国家集采结果出炉,2022年5月起各省开始陆续执行胰岛素集采结果,2023年5月起各省开始签订续约协议(2年一个周期,协议每年一签)。我们预计23年底或者24年初会进行第二轮胰岛素价格谈判,从而为24年5月后的胰岛素集采提供明确的执行结果。
但是在第一轮集采后,部分企业本着薄利多销,以量换价的策略,希望获得量的增长,但是没有达到预期,所以,部分集采品种完成度偏低,达成意愿不高。接下来,第二轮集采,我们预估以销量入手,采取更多手段保证企业在降价后能够获得量上的补偿。
那么,集采这把双刃剑对甘李药业有何影响呢?
在集采之前,甘李实行经销商制,在终端渠道拓展,维护,客情等都需要严重依赖医药公司,相对来说,价格体系中经销商的毛利占比就很高,随着集采开展,对经销商的依赖削弱,渠道毛利就下降了很多,所以,影响最大的是渠道利润,作为化学药行业的中游厂家,影响并不是很大。
通过集采,打破行业壁垒,可以快速拓展终端渠道:原先被国外厂家把控的一些省市级三甲医院,久攻不破,通过集采,有机会快速突破和覆盖,甘李作为有工程师红利,原料等成本优势的国内厂家,国产替代空间巨大。所以,对甘李药业来说,作为一个医药行业后入者,集采未尝不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捷径呢?
布局高景气GLP-1药,估值重塑:重点推进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、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GZR4和新型GLP-1药物GZR18,GLP-1药物GZR18处于II期,并将与司美格鲁肽针对降糖适应症开展头对头实验。多管线的创新研发布局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治疗选择,进一步扩大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影响力。
2022年因集采中标以及渠道补差价,导致收入利润大幅承压,2023年随着销量快速增加尤其是赖脯、门冬等产品的上市推广从而驱动公司实现稳健增长。作为创新性生物医药企业,公司构建了围绕糖尿病领域各个研发环节的技术平台,具备了持续开发新药品的创新能力,有多个新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。
因此,乐观一点预估,以量换价的方式,对甘李药业来说,也许已经走通了
送人玫瑰,手留余香!您的点赞在看转发分享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!,文末”点赞“,“转发”双连击,账户长虹!文中所列标的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
温馨提示:本号和微信公众号同号,可以相互关注,相互交流
标签: